第三屆專注力開發體驗營 報導

「一步踏完,腳貼地,再踏另一步。把心放鬆、放下來……。」

這是第三屆的專注力開發體驗營,一個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超專注力的「走路心法」。 一開始,孩子的腳步仍有點急促,心思有些浮躁。但漸漸地,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的表情竟變得安定沉靜。一步一步,很輕、很柔、很定。這是一種超越一般認知的專注,一種在自然放鬆中,最寧靜,最有力量的專注。

什麼是專注?一般人常認為,緊張才能專注。繃緊著精神督促自己,卻在身體上累積了過多的壓力,到了緊要關頭卻失去了真正的彈性與氣力。

「心緊張的時候,專注力是被侷限的。」體驗營的指導師老師,龔玲慧老師說:「超專注力是來自心念沉澱之後對自己的身心的觀照以及對事物自然地用心和投入,不是花時間特別訓練,也不需要花力氣,而是去除煩雜的心念後自然地專注。」

三天的時間,學員藉著各種方法觀照著自己的內心。超專注力的靜坐心法,讓學員從數呼吸的過程中看到心中紛飛的雜念,學著放下它;由超專注力的走路心法練習中清楚感覺骨骼、肌肉的移動,體會動中的安定;第三天更讓學員不說話,隔絕了粗糙的語言,在內心的沉靜中體驗深層的定心。

小學五年級的李柏蔚寒假時參加了第二屆的體驗營,將專注、定心的方法用到課業的學習上,「幾乎每次都考一百分!」他母親驚喜地說。問他如何做到的,柏蔚只是吶吶地說:「自然而然。」

擔任教師多年的陳虹年女士表示:「這三天我們一直用『心』做每一件事─這是我們現有的教育體系中所缺乏,卻是多關鍵的核心能力!」

就讀台大化學系的林孝儒,高中時代常因為莫名的焦躁而在化學競試中失手,經過體驗營學習超專注力放鬆、放下的經驗,他若有所思的說:「我以前總花太多力氣在和我面對的事情抗爭。」

超專注力,其實就是「心的掌握力」。

專注力開發體驗營,除了讓學員體驗超專注力放鬆、放下後自然產生的定性和覺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員心靈自在的能力,盼望能在這放鬆放下的過程中 開發沒有執著、沒有煩惱的生命智慧。

學員心得

感覺自己的心比較沉,比較靜。以別於以往,常常漏掉部分的內容,現在的眼睛好像比較看得清、看得懂。特別是這幾天回家,媽媽看到我都說我看起來不一樣了呢!這三天真是收穫良多! (羅婕)(第三屆)

行走專注力練習的感受讓我印象深刻。透過老師善巧的引導,漸漸的觀照身心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用心和仔細注意自己了。因此,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感動和幸福感。或許,日後應每天留一點時間做身心的沉澱洗滌,才不會使自己淪落在忙亂和疲憊之中。 (淑勤)

禁語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很多時候我們的言語都是不必要的,是紛擾心力的來源。我想這和訓練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平常想要專注時,通常會讓自己處於安靜的情況下,可是由於思緒紛飛,仍什麼事都做不好。當自己可以安定到不和別人,也不和自己說話,繁雜的心念也自然會中斷。從一開始得不適應到後來會漸漸喜歡上這樣的感覺,很舒緩,不用耗費力氣,搭配其他課程,最後有種昇華的感覺,好像…空,然後與四周結合一般。

雖然三天的活動看似只針對改善身體的放鬆,無法言喻,可是心裡明白,心境也隨著身體產生變化。(瑩臻)

這個活動中,我深深體會到,原來心是多麼奧妙的力量,希望身體好真的就會變好,希望能專心真的可以專心。無論是調整身體、妙定功、坐姿或行走專注力練習等等都可以體會到原來心念可以控制一切。我覺得心比較安定,也對自己比較有信心,可以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身體感覺很棒,也很喜歡暫時遠離塵囂的感覺…那種安定沒有壓力、沒有意念的感覺真的很棒。 (楚涵)

本篇發表於 超專注力, 活動剪影。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